宋清辉:股市需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生态
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,媒体有权利也有义务守护公众的知情权。既然是知情权,那么就必须客观、公正,否则就成为一部分网络媒体或自媒体打着“知情权”的名义,做着干预市场生态的事情。
近日,深圳一家报纸深夜发表题为《谨防媒体干扰股市》的文章,并在文中直言,“一些媒体对上市公司、板块指名道姓,说三道四。导致相关板块和上市公司股价急转直下,甚至跌停”。对于该报的观点,不少网友纷纷留言表示支持。
当今世界的进步,有一部分很大程度上是由新闻媒体来推动的。这些坚守新闻信念的新闻媒体通过客观事实的公正报导,推动着社会向前进步。但与此同时,也有一部分为了流量的自媒体捕风捉影、不讲“武德”。当今,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,人们的阅读也受到较大挑战,例如通过搜索引擎的关键词搜索显示某篇文章来自于门户网站,点击一看却是某个自媒体发文,时不时“美国慌了”“英国怂了”“日本完了”等“惊悚”标题,已经令读者从一开始的“震惊”逐渐审“惊”疲劳。
我曾经就被自媒体的标题“震惊”过,刷手机时突然看到“A股迎来惊天利空”“A股迎来超级利好”等标题,纳闷似乎并没有利空利好,点开标题弹出来的是炒股软件介绍,想举报投诉却又找不到地方。
当今网络运营商想留住用户的浏览时间,就必须抓住用户偏好,信息海量年代中,运营商做的不是把值得看的新闻推荐给用户,而是让用户看到倾向自身观点的文章,即具备“揭露”“曝光”“黑幕”等元素的内容。这也导致某些“新闻”颇具BBC的味道,即先做定论,然后寻找或编造可以佐证的论据,报道不客观、不公正、不严谨,打着“心系苍生”的旗号,肆意捏造、妄加评论,看似言之有理却不合逻辑。但就是这样的文章,其义愤填膺的态度更容易激起网友群愤,所以当文章成为爆款之时,上市公司便“躺枪”了。“躺枪”可谓无妄之灾,上市公司的运作和经营会受到严重影响,而这种影响又会反映到基本面上,基本面上的不佳又会影响股价,随之长期恶性循环。
如果列出“罪状”,部分网络媒体或自媒体干预股市会导致三方面影响:一是会导致相关上市公司股价下挫、公司经营受到影响,二是投资者出现亏损,三是打击A股市场信心。除了打压外,不切实际、胡乱编造的吹捧,看似为市场注入了信心,实际上是注入了泡沫,待到市场出现非理性狂欢之时,泡沫的破灭又会伤害股市及其投资者。因此对“干预”一词做出定义,这是一个问题。若是有新闻披露了A股正能量、上涨新引擎,使得原本长时间萎靡不振的A股摆脱低迷状态,走出全面飘红、持续升高的行情,这种令大多数股民拍手称赞的文章,是否属于干预股市?
想让部分媒体不干扰股市,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把所有媒体新闻屏蔽掉,但此举无异于因噎废食,因为即使多位读者看同一篇新闻报道和专家分析,他们得出的结论和想法也会千奇百怪,根据新闻报道作出的决定也会有所不同。因此无论新闻怎么写,只要有读者就会有人联想到A股,这就好像三孩政策出台的新闻完全没有提到股市,但有着投资意识的股民连夜布局三孩概念,相关概念短线受到刺激。结合实际还可以发现许多和股市看似无关的新闻都影响到了股市,例如某企业造车的新闻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概念股的走高,某电影的票房增多带动了影视板块和文创产业的走高,质量问题被曝光使得相关产业公司股价大幅滑坡,可见能影响股市的新闻的并不一定是证券新闻,只要是新闻,就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A股。
对受众而言,新闻媒体通常会发挥两种作用,一种是上述提到的知情权,另一种则是行使新闻监督的权利。所谓新闻监督,放在A股市场上,就是媒体针对股市中存在的各种不良行为,通过发布新闻来揭露,惩恶扬善,最终达到净化资本市场的目的。这种新闻监督,可以是监督上市公司,也可以是监督监管机构,还可以是监督券商、投资者等,新闻媒体的及时干预,阻断违法违规行为,保障投资者权益,这种干预是值得鼓励的。
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,媒体有权利也有义务守护公众的知情权。既然是知情权,那么就必须客观、公正,否则就成为一部分网络媒体或自媒体打着“知情权”的名义,做着干预市场生态的事情。
或许多加整顿、严格准入要求,新闻媒体在A股的新闻报道方面才能够更到位。这种到位“干预”,或许会很有利于股市长远健康发展,并令来之不易的市场生态变得更好。